学科代码:0860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本专业学位可追溯至1958年建校成立的发酵工学本科专业。秉承60多年工科传统,本专业学位授权点始终紧密结合健康中国、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面向陕西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学校轻工传统优势工科为基础,与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融合,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及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在西北特色大宗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质转化利用、制药工程技术、生物医药材料等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形成了“聚焦产业、注重交叉、突出能力、促进开放”的工程化特色。现有专任教师121人,其中研究生导师88人,拥有国家优青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等38人;聘有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及企业导师35人。现有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毕业研究生入职中粮、茅台、恒瑞医药等世界500强公司,以及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
二、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感强,熟练掌握食品工程、生物工程或制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本领域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工程设计和建设部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食品工程:区域特色食品资源加工技术及理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2.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发酵与酶工程、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
3.制药工程:药物合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与评价、纳米药物递释系统开发与应用和药物活性分析与质量控制。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除应征入伍外的保留学籍)为5年。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企业或科研院所)导师共同指导。
2.培养分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
3.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习 | 学位课 | 学术活动 | 专业实践 |
≥32 | ≥27 | ≥16 | 1 | 4 |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研究生总学分至少32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6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课程设置在1学期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公司应组织或导师负责记录考核,通过考核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1)参加15次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活动;
(2)至少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
(3)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4)撰写1篇学科前沿发展报告或综述论文;
此外,鼓励员工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直接获得学术活动的学分。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公司产品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到企业、工程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按要求提交专业实践报告及实践单位鉴定,学院应组织专业实践评定小组,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效果进行答辩考核,通过考核合格后可获得4学分。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本领域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可涉及本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或新装备等的研制、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2.论文形式与要求:(1)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工程设计(如软件、图纸,需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技术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也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论文。(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有创新点。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格式规范。
3.论文的工作程序: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专业实践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过程。
4.论文评审与答辩
(1)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盲审,盲审结果合格后方能参加答辩。
(3)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或7人组成,成员应由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硕导担任,成员中至少有2名校外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